文化村讨论如何适应美国学校教育



文章来源:   时间:2012年05月05日 点击:3046 次 评论: 102

理解美国教育制度,了解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村热烈讨论如何更好地适应美国学校教育

学校是孩子们的学习园地,学校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2012年4月28日在芝加哥西郊香堡市,美华文化村举办座谈会,热烈讨论华人如何更好地适应美国学校教育。近30位各界人士参加了座谈会,东道主蒋新、尚斐热情地接待了与会人士,蒋新主持了会议。

主讲人陈杰琦在芝加哥艾利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担任教授。陈杰琦教授在教育上的经验十分全面,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老师。陈杰琦教授在教育上有深厚的理论造诣,曾师从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并在哈佛大学参加过两年的博士后培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学术著作和论文。陈杰琦教授还有广泛的国际教育经验,参与波士顿和芝加哥公立学校教育改革20多年;作为华东师大紫江学者,陈教授每年在国内工作一个月;作为国务院富布莱特资深教育专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咨询专家,她访问了多个国家并与当地的教师一起学习工作。

华人移民缺少对美国基础教育的亲身经历,华人家长往往以母国学校的体验为参照,对美国学校、教师、课程进行间接解读。根据华人家长的实际情况,陈杰琦教授从自己在美国学校中的亲身经历出发,以具体实例讲解在加深了解美国学校的基础之上,华人家长如何积极地与美国老师合作,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与会人士热烈交流,在比较中美文化和中美教育的基础之上,纷纷提出自己关于美国教育的见解。文化村村长郭进从中美文化的差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讲解了中美两国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上的差异。华人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互动,增强子女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培养子女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美华学社副社长王勋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增强子女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提升亚裔的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哲学家杨效斯博士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和西方的家庭,其新作《家哲学》以“家”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单位,以独创的思想体系比较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对理解中美文化差异和子女教育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杨效斯博士以家庭为中心,讲述了在家庭中父母要与子女积极互动,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融洽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长要言传身教,自己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东道主蒋新、尚斐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点心和水果。在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边品尝点心水果,一边热烈交谈。子女的全面成长是大家关心的议题,中美文化比较也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华人不仅要努力适应美国主流社会,还要关心子女的成长。在加强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和中美教育差异的基础上,华人家长就能更好地结合中美文化的优势,积极地与学校互动,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为子女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下一代华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1,陈杰琦教授在发言


2,左起,蒋新、王勋、陈杰琦、杨效斯

3,左起,东道主蒋新、尚斐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