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家族势力范围:华裔可否坐大?


芝加哥选区重划提案:华裔全部划入11区



文章来源:芝加哥侨学网   时间:2012年01月06日 点击:3909 次 评论: 104

芝加哥侨学网报道】在芝加哥市选区重划(Ward Redistricting)陷入僵局之际,“墨西哥裔法律及教育基金会”本周三提出其 “芝加哥区长选区重划提案”,该提案虽是以墨西哥裔政治利益为重,但也主张将目前25区、11区的华裔居民全部划入11区,使11区的华裔居民人口比例高达43%左右,亦惠及华裔政治利益。

据2010人口普查结果,芝加哥市Armour Square, Bridgeport,McKinley Park , Brighton Park 四个华人聚居的社区,华人人口约为2.5万。按一个区长选区5.3万的平均人口计算,“墨西哥裔法律及教育基金会”提出的方案,基本将这2.5万华人全部划入11区。

选区重划进程中一直为华裔社区发声的华埠更好团结联盟(CBCAC),对“墨西哥裔法律及教育基金会” (Mexican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在选区重划提案中对华裔社区利益的重视表示赞赏与感谢。

华埠更好团结联盟主席陈增华表示,该基金会提出的选区重划方案,将现在居住于11区、25区内的华裔人口,全划入11区中,使亚裔人口在新的11区中约占43%,陈增华表示,这是顾虑到华人、注意到华人「社区共同利益」(community of interest)的落实作法。

然而,在主流媒体相关报道中,11区一向被认为是一个以白人居民主导的选区,是芝加哥前市长戴利及其家族的势力范围。戴利市长( Richard Daley )虽然已经退休,但戴利的弟弟约翰戴利(John Daley)是现任库克郡专员以及芝加哥市11区民主委员。

在戴利家族“势力范围”的11区,能否容忍华裔居民比例高达43%?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去年12月,芝加哥选区重划就已现雏形:18个非裔居民主导的选区,16个白人主导的选区,13个拉丁裔主导的选区,以及3个拉丁裔「影响力」选区。但目前选区重划进程已陷入僵局,僵局的根本症结就在非裔政治势力与墨西哥裔政治势力的利益争夺。

近十年来芝加哥市黑人人口已减少18万多,降幅约11%,但代表黑人居民政治利益的市议会非裔委员会(City Council’s Black Caucus),仍试图在本次选区重划中保留18个非裔居民主导的区长选区(传统意义上讲,芝加哥市现有19个由非裔居民主导的区长选区)。

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墨西哥裔居民人口则增长约3%,墨西哥裔政治势力则要求增加由墨西哥裔居民占控制地位的选区数量。势力此消彼长的黑人与墨西哥裔,在选区重划中讨价还价,互不相让,是导致选区重划陷入僵局的关键。据2010人口普查,芝加哥市的非裔人口比10年前减少18万人,白人减少5.3万,而西语裔(墨西哥裔)则增加2.5万人。

去年年底,芝加哥选区重划委员会主席迪克梅尔(Dick Mell),25区区长苏礼仕(Danny Solis)均提出了各自的选区重划提案。迪克梅尔的提案被认为是“偏向非裔居民”,力争保住市议会18个非裔区长席位,而苏礼仕的提案则是“偏墨西哥裔居民”。 涉及华裔社区,这两个版本均倾向于维持现状。

芝加哥市选区重划陷入僵局,如果任何一方的提案在市议会得不到至少41票的支持,那么选区重划最终将进入“全民公决”,由芝加哥市全体选民投票决定。芝加哥市长伊曼纽一向反对耗资巨大的“全民公决”。在选区重划陷入陷入僵局后,市长伊曼纽是否会施加其影响力,这也是各方关注的话题。

陈增华表示,芝加哥中国城及周边区域,是华裔、白人、非裔、墨西哥裔居民交汇聚居的地带,因此在 这次选区重划中特别体现了各族裔政治利益的博弈,华裔社区必须同各族裔团体保持良好沟通,随时了解选区重划中的动向,尽最大努力维护华裔社区的政治利益。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