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侨领林钧堂



文章来源: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时间:2010年01月26日 点击:8050 次 评论: 88

芝加哥唐人街有座九龙壁,全美仅此一家,九龙壁旁边还有座中国古典亭台 “乐亭”,这些都让来自中国游客感到亲切,让来自外地的美国游客感受中华文化,纷纷拍照留念。而在九龙壁的后面,则是全芝加哥收费最低的停车场,让游客们感到方便。

芝加哥的唐人街,已被伊州政府、芝加哥市政府列入著名旅游景点。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增添一座古典长廊,并将严格按照北京颐和园的长廊的风格建造。

如今的九龙壁、乐亭、廉价停车场,以及将来的颐和园长廊,对提升芝加哥华埠的旅游价值,促进华埠的经济繁荣可谓功不可没。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位老人在默默地推动,他就是87岁高龄的侨领林钧堂先生。

87岁老人
要为华埠添新景

在芝加哥林西河堂会所,林钧堂先生打开长廊的设计图纸,他说为了保证经久耐用,长廊将采用铁制结构,目前正在和九龙壁的同一家生产商“北京琉璃制品厂”联系设计建造事宜。林钧堂先生虽年事已高,但身体依旧硬朗,只是耳朵不大好,需要助听器。

目前华埠停车场公司已为长廊支付了设计图纸费用,长廊的构件都将在中国设计生产,最后将运到芝加哥组装,其成本开支将很大,目前林钧堂先生正在多方凑集资金。当年林钧堂先生发起修建九龙壁,同样也需要资金,但有那么一批志同道合的侨领,事情最终都办成了,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颐和园的长廊了。

海外建家园
亭台楼阁传佳话

芝加哥华埠能有今天的地位与格局,都得益于像林钧堂这样一批远见卓识、不求个人回报的老侨领,为唐人街的发展繁荣添砖加瓦。

如今唐人街九龙壁旁边的中国古典亭台,是由上海市政府捐助,在1986年落成。在这个亭台的背后,还有着一段佳话。1985年,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访问芝加哥,林钧堂作为华埠侨领,有幸与之用餐。席间林钧堂提出在华埠修建一个古典亭台、弘扬中华文化的想法,这个想法当即得到了江泽民的赞同。于是在第二年,由上海市政府捐赠的亭台就正式落成了。

 

远见卓识
惠及华埠社区

同在1985年,林钧堂与谭继平(已故)、方必忠、李秉枢、陈欢灵等10位华埠侨领一起,决定成立华埠停车场公司,这是一个对促进华埠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决定。因为当时有私营公司准备拿走如今华埠停车场的地皮,私营停车公司为牟利而建停车场,必将设定高价位的停车费,这样对吸引更多的游客、市民来唐人街消费十分不利。

正是为了华埠的长久繁荣考虑,林钧堂、谭继平、方必忠、李秉枢、陈欢灵等10位老侨领才积极推动,抢先拿到了地皮,组建华埠停车场公司。华埠停车场为非牟利组织,设十人董事制,董事职员无薪水可领,董事自己停车也要付钱。华埠停车场成立20多年来一直维持芝加哥市最低的停车收费标准,在清偿债务之后,其经营利润都回馈给社区,扶持社区慈善服务,每年捐助华埠教育事业。

当初华埠停车公司的十位董事,如今年事已高,而且谭继平先生已经过世。但这十位侨领当初的高瞻远瞩,至今乃至将来,都将为华埠的繁荣作出贡献。

 

弘扬中华文化
九龙壁成华埠地标

修建如今唐人街的标志之一“九龙壁”,也由林钧堂先生倡议发起,并得到了李秉枢等社区德高望重的侨领们的支持。当时华埠停车场公司为此捐赠10多万美金,才让全美华人引以为豪的九龙壁。作为全美第一座仿真九龙壁,2004年1月17日落户芝加哥唐人街。当时芝加哥市市长戴利、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徐尽忠总领事等政要出席了九龙壁的落成仪式。戴利市长称赞九龙壁为丰富芝加哥市的多元文化,丰富芝加哥的旅游资源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如今在著名的维基网络网络百科全书中,九龙壁被列入芝加哥唐人街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多次出现主流媒体中出现。

2004年1月17日,九龙壁落成仪式,芝加哥市长Richard Daley(右三)、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徐尽忠(右五)等嘉宾出席,右一为林钧堂先生,右二为李秉枢。

 

这座位于华埠门户地段(Cermak街夹Wentworth街)九龙壁,长35英尺,高16.4英尺,宽5英尺,同旁边的中国古典式亭台相映成趣。采访之际,林钧堂先生与笔者来到九龙壁,林钧堂表示,九龙壁是由3000多块琉璃砖瓦组装而成,全部在中国北京生产,然后跨越太平洋运抵芝加哥。林钧堂在向笔者作介绍时,十分动情,仿佛是在介绍自己最亲爱的子女。谈到当初为什么有修建九龙壁的想法,林钧堂先生说,华人在海外开枝散叶,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都会为弘扬中国的文化而作出努力。


唐人街成长壮大
老侨处处留足迹

从1960年代开始,芝加哥唐人街随着大批中国人移民美国而得到了不断的扩展。芝加哥唐人街经过几十年的成长,已从最初脏乱差的境地发展到如今的伊州著名旅游景点。在每个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中,都留下谭继平、林钧堂、李秉枢等老一辈侨领的足迹。

1984年,“华埠发展公司”(Chinese American Development Corporate)这个影响如今唐人街总体格局的公司成立了。华埠发展公司成立之初,由已故著名侨领谭继平任总裁,林钧堂、李秉枢、陈欢灵等这批侨界领袖为股东。正是在华埠发展公司的推动下,总成本超过1亿美金的华埠广场扩建项目开始了。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华埠广场及北面的住宅区)在1993年竣工。这一工程彻底改变了唐人街的面貌,并使唐人街的得到进一步拓展。八十年代后,芝加哥唐人街附近仍是铁路多、工厂多、屠宰场多,华人居住环境很恶劣。1993年整个扩建一期工程程完工后,古色古香的商用楼群、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十二生肖广场(老侨领陈锡铨筹建),让唐人街旧貌换新颜。

提到华埠广场的扩建项目,林钧堂还特别指出,要感谢三位美国政要对芝加哥唐人街的支持:深受华裔爱戴的联邦参议员保罗西蒙(Paul Simon,已故);伊州第37任州长汤姆森(James Thompson); 芝加哥前市长哈罗德华盛顿(Harold Washington, 芝加哥第一位非裔市长,已故)。据悉,当年扩建华埠,联邦及市政府曾为之拨款720万,用于下水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提供了2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

林钧堂生于1921年,祖籍广东新会。1966年林钧堂来到美国,先是在宾馆当厨师,后来自开餐馆。唐人街的老人或许都记得李钧堂先生的“龙凤”、“荣华”餐馆,林钧堂先生经营自己的餐馆直到退休。

林钧堂一辈子在唐人街开餐馆,他深知各餐馆商户业主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于是,林钧堂与谭继平、陈欢灵、方必忠等这一批老侨领一起,在1983年9月创建了芝加哥华商会。黄儒辉、林钧堂、陈欢灵分别当人华商会第一至第三任董事长。

谈及创建华商会的初衷,林钧堂表示:“那个时候华人的餐馆彼此无联系,遇到事情无法沟通,因此要联合起来,共同学习餐馆卫生管理知识,遇到事情可以联合起来与市政府沟通,促进社区的繁荣。”

从九龙壁、亭台、停车场到参与华埠广场的扩建项目,这些都是繁荣和拓展华埠的几大“硬件”,而华商会的成立,则是团结、联合华埠各商家,向主流社会宣传唐人街的重要“软件”工程。华商会成立25年以来,目前已成长在芝加哥、伊州、全美颇具影响力的商会,让华埠商家受益,让整个社区受益。

由于唐人街主打产业仍是餐馆业,华商会如今定期与市政府涉及餐饮业的管理部门举办卫生知识讲座,传达政府法令,同时也向政府反映业主的呼声,其活动深受欢迎。华商会定期举办的警方与中文媒体见面会,堆维护华埠治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对外宣传芝加哥唐人街方面,华商会更是不遗余力,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不仅让华埠人山人海,而且还成为主流媒体跟踪报道的重要赛事;两年一度亲善小姐选美,支持冠军得主参加香港国际华埠小姐选美,更是芝加哥华埠的形象推向了世界舞台。

人们在参与华商会众多社区活动的时候,或许并知道这个商会的创始人是谁。而林钧堂、陈欢灵这一批低调、务实老侨领们也不会在意。正所谓“前人载树后人乘凉”,后人受益,前人心中欣慰足矣。

 

言行一致
团结侨社促繁荣

在社区生活方面,除了创建华商会并担任过董事长外,林钧堂还是芝加哥华人社区的重要侨领,曾先后担任林西河堂、芝加哥五邑同乡会、美国海外华人交流协会会长,在侨界享有元老级的声望。大芝加哥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刘红博士给予林钧堂先生极高的评价,刘红博士称他为“德高望重、爱国爱乡、为社区无私奉献”的老侨领。安良工商会主席伍祖志则表示,林钧堂先生很早就在华埠辛勤劳作,是一位为社区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好人”。

华埠侨领赵健航先生表示,林钧堂先生爱国爱乡,支持家乡建设,自中美建交以来,他经常回国参观访问,并把国内的所见所闻带回来与侨胞分享。由于林钧堂在凝聚、团结芝加哥的侨胞方面的贡献,几十年来他多次受到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广东地方县市侨办的邀请,回国参观访问,足迹遍及中华各地。在祖国发生洪灾、非典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也积极发动芝城侨胞积极捐赠。

海外华侨无不关心祖国关心家乡。1987年,林钧堂先生访问泉州时留影。当地政府赠芝加哥林西河堂锦旗“源远流长”,左二为林钧堂,右二为林养荣。

自1966年林钧堂来到美国后的几十年,尤其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祖国的建设灾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让海外侨胞们倍感自豪,而美国各地的华裔社区也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芝加哥,林钧堂先生所在的林西河堂,连同海晏公所,成为第一批在传统侨社挂出五星红旗的社团。如今在林西河堂,林钧堂与林养荣、林卓明等元老们仍在为河堂的会务,处理书信,保持与侨社、祖国家乡的密切联系,事无巨细,亲力而为,精神让人感动。

林钧堂先生今年已是87岁高龄,但他仍担任林西河堂元老团主席、五邑同乡会副会长等社团职务。前不久人称唐人街之子的华裔后生李达平决定参选国会议员,林钧堂先生倍感鼓舞,他亲自参加侨社的筹款助选活动,号召侨社支持。

在林钧堂看来,华人社团组织应该以促进华人团结,促进侨社繁荣,促进华人融入主流社会为要务。从林钧堂来美国数十年的经历看,他一直就保持这样的观点,也一直保持这样的作风:与侨领们团结共进,为华埠的繁荣添砖加瓦。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